2+ Cu+HSCuS↓+2H+ 2 (4)血液溶漿機不同類型的硫化物在水中或稀酸中表現出不同的溶解性,可用其溶度 積常數(K砓 sp)的大小,及相應的溶解沉淀平衡的結果來解釋,亦可利用平衡移動的 原理來改變平衡的結果。讀者可參閱第三章有關原理,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。 要使不溶于稀酸的硫化物溶解,一般可用HNO做溶劑。硝酸是一種強氧 32 化性酸,它在提供H+的同時,還能將溶液中的S氧化成單質硫或SO24,使溶液 2 中S濃度降低,而使硫化物溶解。例如: 3CuS+8HNO33Cu(NO)2+3S↓+2NO↑+4H2O 3 HgS甚至在硝酸中也不溶解,但可溶于王水(一份濃硝酸與三份濃鹽酸的混 22+ 合酸)中。因為王水不但使S氧化成S,同時還使Hg轉化成穩定的 222+ [HgCl],使S、Hg的
濃度同時減小,從而使HgS溶解。 4 第三節 非金屬元素化合物217 四、碳化物 碳和電負性比它小的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叫碳化物。從碳化物的鍵型 看,可分為離子型、共價型和間隙型(亦稱金屬型)。 1.離子型碳化物 周期表第Ⅰ~Ⅲ主族金屬能形成具有鹽類性質的碳化物,叫做離子型碳化 物,此類碳化物中碳元素是以碳負離子形態存在的。當其與水作用時,即發生水 解而生成堿和碳氫化合物。例如: CaC+2H2OCa(OH)2+C2H 22 AlC+12HO4Al(OH)+3CH 43234 2.共價型碳化物 硅或硼的碳化物是共價型碳化物的代表,如碳化硅(SiC)、碳化硼(BC)等。 4 當然甲烷(CH)及其它烴類化合物也歸入共價型碳化物,但一般把它們放在有 4 機化合物中研究。 除了甲烷等有機碳氫化合物外,共價型碳化物大多為原子晶體。因此無論 是SiC還是B4C,它們都是極硬、難熔、化學惰性的物質。 SiC俗稱金剛砂,其結構和金剛石相似,只是其中半數的碳原子被硅原子取 3 代,其中C—Si鍵是由兩種原子的sp雜化軌道疊加而成,故硬度僅次于金剛 石。 B4C亦屬原子晶體,是黑色的,具有金屬特性的晶體,莫氏硬度9.3,可用于 研磨金剛石。 3.間隙型碳化物(即金屬型碳化
物) 金屬型碳化物,可看作是由碳原子進入到金屬晶格空隙中,所形成的一種間 隙化合物(參見本章第一節: “金屬間隙化合物”)。這實際上是一種固溶體,一 種合金。因而金屬型碳化物中,碳與金屬物質的量的比是可變的。當進入金屬 晶格的碳原子較少時,原金屬晶格類型保持不變。而當碳含量超過其溶解極限 時,原來的晶格就會轉為另一種類型的晶格。 碳與鈦、鋯、鉿、釩、鈮、鉭、鉻、鉬、鎢、錳、鐵等d區金屬作用生成的碳化物即 屬間隙型碳化物,如WC、Fe3C等。這類碳化物具有金屬光澤,能導電導熱,熔點 高,硬度大,是一類十分有用的新材料。 五、硼化物 這里主要介紹的是作為新型無機材料的氮化硼(BN)和硼氮環(BNH)。 336 當硼氫化物的氨合物,如BH6·2NH3加熱到180~200℃時,便可生成硼氮 2



